10月16日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打造的思想政治建设优质课程《生动中国》第一期在教1楼418开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刘大锰教授作为首讲人,以《AI时代地质工作转型与地学人才培养协同发展路径》为题,为同学们带来精彩一课。本讲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荣聪贤主持。
刘大锰教授围绕“AI技术如何改变世界”“未来智能世界发展趋势” 以及“AI时代的应对之策”三大主题展开了系统讲解。他首先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分类体系、关键发展要素及演进历程,进而深入剖析了AI时代背景下地质工作转型的典型特征与全球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动向。在此基础上,刘大锰教授还结合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视角,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应如何积极适应并主动作为。
课程最后,刘大锰教授强调,要着力培养适应AI时代的关键能力,持续推动高校建设实现办学成效显著、教学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卓越、学习环境一流的目标,并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培育新型人才。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讨论热烈,刘大锰教授对同学们关心关注的问题给予了细致耐心的回答。他勉励同学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科学素养、创新与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努力成长为AI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地学创新人才。
课程结束后,荣聪贤书记作总结发言。他首先感谢刘大锰教授的精彩分享,指出本次课程逻辑清晰、分析透彻,紧密结合行业实际,系统阐释了AI时代地质工作转型与地学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现实问题与实现路径。他表示,相信通过本次学习,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对地学领域的深远影响,以及推动协同发展对于促进地质工作创新和培养高水平地学人才的关键作用。他希望同学们今后持续关注地质行业转型与人才培养的前沿动态,积极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与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