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实践悟识|东明滩区起新潮,生态共富绘蓝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态文明实践团实践纪实(七)

7月12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态文明实践团走进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深入黄河滩区一线,围绕生态移民、产业转型等议题展开实地调研。团队先后参访沙窝镇黄河滩生态农业产业园、长兴集乡协盛昌鞋业有限公司,并在东明县党校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座谈,全面了解滩区发展与生态建设融合的新路径。

生态激活:“退养还湿”托起绿色渔业

在沙窝镇黄河滩生态农业产业园,一幅“鱼跃滩区、水清人富”的生态图景正徐徐展开。在生态产业园负责人的陪同下,实践团实地调研了淡水渔业养殖区。




微信图片_20250716195029

实践团成员参观淡水鱼养殖




实践团成员与生态产业园负责人交流后得知,沙窝镇通过推进“退养还湿”“生态护滩”等工程,累计改造盐碱地3000余亩,建设标准化淡水养殖基地8个,实现年产值逾2000万元,这一产业链为周边600余名滩区移民提供了稳定就业。真正使“不挖塘、不毁林、不占田”的绿色生产方式在黄河滩区落地生根。




微信图片_20250716195030

实践团成员参观热带鱼养殖基地



产业支撑:引入生态友好型企业

随后,实践团走访了协盛昌鞋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近年来东明县重点引入的生态友好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它将生产线从福建莆田迁至长兴集乡,有效对接本地搬迁村民的就业需求。“我们选择来这里,不仅是成本考量,更是被政府服务与政策吸引。”据协盛昌鞋厂负责人介绍,企业部分生产线搬迁至长兴集乡,已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300余个,一线员工中50%以上为新迁建村台的居民。





微信图片_202507161950301 微信图片_20250716195031

协盛昌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企业落地不是简单搬迁,更是一次产业重构。”长兴集乡党委书记刘中泉介绍,依托黄河滩区迁建政策,当地规划建设了占地200亩的生态产业园,已引进包括协盛昌在内的8家企业,提供1500余个就业岗位,助力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微信图片_202507161950311

长兴集乡党委书记刘中泉向实践团介绍产品




多方座谈:部门共商促发展

当天,实践团与东明县发改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河务局和水务局等多部门开展联合座谈,深度了解东明县滩区迁建的治理成效与特色做法。

生态迁建:从“挪窝”到“安居”

“生态移民不只是搬家,更是生活方式的重构。”发改局负责人袁鹏指出,截至目前,东明已累计投资58亿元,建设8个移民社区,安置群众4.2万人,形成集居住、就业、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社区。




微信图片_20250716195032

东明县发改局袁鹏发言




产业拓展:农旅融合破解发展难题

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滩区已发展中草药种植、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形成初步产业链。土地指标紧张、产业单一、文旅开发受限等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目前正在逐一化解。




微信图片_202507161950321

东明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发言




水利支撑:放大泵体解决供水难题

水务局工作人员谈到,针对滩区部分村台饮用水需要升级、产业灌溉受限于黄河特殊水文条件等问题,目前通过放大泵体工程已解决部分灌区供水难题。



微信图片_202507161950322

东明县水务局负责人发言




生态协同:污水治理探索新模式

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村台社区已建设环台沟渠,下一步将探索“污水集中处理+生态塘资源化利用”的双重路径,提升污水治理效能,兼顾生态景观与环保功能。



微信图片_20250716195033

东明县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发言




河务治理:“环境保护”与“滩区发展”并重

河务局工作人员强调,近年来东明县“清四乱”等专项治理成效显著。但随着移民定居与经济需求上升,黄河岸线生态保护与滩区开发的张力日益凸显,因此,目前正在探索生态保护与滩区发展相协调的发展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7161950331

东明县河务局负责人发言




生态移民: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作为山东滩区面积最大、人口最集中的乡镇,长兴集乡的发展经验与难题具有代表性。长兴集乡党委书记刘中泉坦言:“为落实国家关于‘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的要求,我们正探索发展‘飞地经济’与特色产业,探寻生态保护与产业拓展的两优解法。”




微信图片_20250716195034

实践团与东明县政府多部门联合座谈现场




座谈尾声,实践团成员认为,生态移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跨部门、跨区域的统筹协调,更需要在发展思路上形成“防洪-生态-民生”相统一的观念转变。东明县黄河滩区迁建的成功范例,为黄河滩区生态移民工作树立了生动样本,也为其它进入“后迁建时代”的滩区乡镇提供了经验借鉴。




微信图片_20250716195035

实践团成员与东明县政府工作人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