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实践悟识 | 地质兴“忻”乡村振兴实践团纪实(四)——体悟忻州“五行”兴农路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山西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探寻忻州依托地质资源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7月10日至11日,地质兴“忻”乡村振兴实践团一行前往忻州市忻府区开展调研,先后走访了市农业农村局、奇村镇南高村、市图书馆等地。




微信图片_20250714121306




7月10日上午,实践团与忻州市农业农村局进行座谈交流。副局长康金堂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忻州市自然资源环境及忻州市立足地质资源禀赋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他指出,忻州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乡村振兴工作机制高效运行,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和美乡村建设提质增速,乡村治理水平持续跃升。近年来,忻州深度挖掘地质资源潜力,创新探索出“五行实践”特色路径,“金?五台山佛禅文化圈”依托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打造有机农业基地与禅意文旅业态;“木?芦芽山生态走廊”以地质奇观为依托,推动生态旅游与林下经济融合;“水?温泉康养地带”凭借国家级“优质珍稀温泉”资源,构建康养产业集群与地热农业示范;“火?边塞烽火文化链”深挖长城“三关”历史底蕴,活化军事体验与边塞特色产业;“土?黄河农耕遗产区”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优势,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与非遗文化IP。康金堂表示,下一步忻州将聚焦资源型经济转型,持续壮大杂粮产业,建设富硒杂粮标准化基地,构建国家级杂粮市场与仓储体系,发展生态畜牧养殖,拓展牧场研学等新业态,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廊道”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微信图片_20250714121312




会上,康金堂针对实践团提出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产业融合路径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深化了实践团对忻州乡村振兴工作的认识,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思路。




微信图片_20250714121318

微信图片_20250714121323




当天下午,实践团前往奇村镇南高村调研,与南高村党总支书记刘淑军和村民展开深入交流。刘淑军表示,在市、镇两级政府支持下,南高村以温泉资源为核心,通过政策引导村民发展温泉民宿、提供贷款创业支持,推动基础设施升级,吸引了大批青年返乡就业,村民人均收入显著提升。同时,村庄依托温泉产业带动特色农产品种植,提高经济作物占比,形成“温泉+农业+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富裕。作为山西“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南高村正规划打造温泉一条街与旅游度假区,力争将地质资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微信图片_20250714121327  微信图片_20250714121332




随后,实践团与南高村村民进行了亲切座谈并发放调查问卷,村民纷纷表示,温泉产业的发展切实提高了收入水平,村委会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也很实用,现在生活变好了,就业机会多,幸福感很高。

7月11日,实践团专程前往忻州市图书馆,查阅《忻州市志》《宁武县志》等地方文献。在城市书屋,成员们通过对比不同时期志书中关于乡村发展的记载,清晰地看到了从传统农业到“地质+”多元产业的转型印记——例如,志书记载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杂粮种植以自给自足为主,如今已形成“中国杂粮之都”产业集群;早期温泉仅为本地村民利用,如今已升级为国家级康养品牌。这些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相互印证,为理解忻州“地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增添了历史维度,也为后续总结提炼经验提供了扎实的史料支撑。




微信图片_20250714121337

微信图片_20250714121342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收获颇丰。忻州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机制健全、成效显著,从脱贫攻坚到特色产业发展,再到乡村治理,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家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根基,而地质资源作为资源型地区的独特禀赋,是推动转型发展的宝贵财富。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离不开政府的科学规划、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和村民的积极参与,体现在一个个扎实的工作机制、一项项具体的惠民举措和像南高村这样蓬勃发展的村庄中。实践团成员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深入总结忻州经验,紧密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国情民情,为推动地质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助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




微信图片_2025071412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