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实践悟识 | 生态立市谋长远,校地携手共绘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态文明实践团实践纪实(四)

为深化校地协同联动,更好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7月9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态文明实践团与菏泽市生态环境局进行座谈交流,并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态文明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座谈交流:解码黄河滩区治理与生态实践

座谈伊始,菏泽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玉琛以黄河菏泽段“地上悬河”的地理特征为切入点,介绍了黄河滩区迁建工程的“菏泽方案”:通过“多村合并、高台聚居”模式,将郓城、东明、鄄城等滩区散落村落集中安置,配套建设污水处理、交通路网等设施,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大幅改善。此外,还介绍了小浪底水库建成实现调水调沙后,菏泽市黄河滩区生态修复、产业绿色转型的探索,以及在限制新增污染项目、削减存量污染等方面的严格举措。




微信图片_20250714120311

实践团同菏泽市生态环保局展开座谈




随后,双方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痛点”与“难点”——从非法倾倒固废的监管困境,到企业污染治理的技术瓶颈,再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创新模式,深入探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基层实践的结合路径。

特色做法:“环境医院”与“邀约式帮扶”的创新实践

座谈中,菏泽市生态环境局重点介绍了“环境医院”与“邀约式帮扶”两项生态治理机制的模式创新,这两项举措相辅相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治理注入了强劲动力。

“环境医院”作为《菏泽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举措,是整合全市环保资源的综合服务平台。这里汇聚了环保专家、技术机构等多方力量,为基层政府、工业园区、企业等提供从“污染诊断—方案制定—治理实施”的全流程服务。通过“诊断-治理-监测-反馈”的闭环服务,不仅降低了企业治污成本,更推动了3000多家木材加工企业、156家砖瓦窑厂等实现绿色转型,成为当地企业绿色转型路上的“技术后盾”,尤其为治污能力薄弱的中小企业打通了技术升级通道。




微信图片_20250714120318

菏泽市生态环保局开设环境医院




“邀约式帮扶”监管模式是由传统的“执法检查”转变为企业或基层政府的“主动邀约”。当企业遇到治污瓶颈、基层面临治理难题时,只需主动申请,环保部门便会组建专家团队上门“点对点”指导,全程提供免费技术支持且不予以处罚。这种模式激发了企业自主治污的积极性,构建起“企业主动提升+政府专业支持”的良性互动格局。




微信图片_20250714120324

菏泽市生态环境局座谈会现场




“环境医院”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撑,“邀约式帮扶”激活主动治理动能,二者共同构成了菏泽市生态治理的“柔性解法”。既守住了环保底线,又为企业留足转型空间,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为基层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

揭牌共建:校地携手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结束后,双方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态文明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微信图片_2025071412032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菏泽市生态环境局举行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此次座谈交流与实践基地的建立为双方搭建了常态化交流合作的平台。未来,双方将持续做好实践基地的共建工作,让生态文明理念播撒在黄河岸边的广袤土地,共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