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实践悟识丨鎏金足迹实践团活动纪实(三)——追寻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

为深入探寻沂蒙精神的历史肌理,赓续红色血脉,体悟革命先辈们用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7月8日上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鎏金足迹调研团赴华东野战军纪念馆暨新四军军部旧址开展实地调研与采访活动,团队成员在现场重温峥嵘岁月,在红色印记中深化理论认知。




微信图片_20250711111158




华东野战军纪念馆暨新四军军部旧址作为重要的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完整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影像资料和实景复原场景,生动再现了华东野战军和新四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浴血奋战、为民族解放事业拼搏的光辉历程。




微信图片_20250711111538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各个展厅。从泛黄的战报、锈迹斑斑的武器,到战士们用过的生活用品,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诉说着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英雄事迹。在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下,大家对华东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的关键战役、新四军在敌后抗战中的重要贡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深刻体会到“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伟大的牺牲精神”的红色内涵。




微信图片_20250711111549




为进一步挖掘历史细节,团队还对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纪念馆工作人员结合丰富的文物史料,详细介绍了华东野战军和新四军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等方面的历史实践,为调研团成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分析革命历史提供了宝贵素材。

7月8日下午,实践团成员走进临沂红嫂文化博物馆,并同“沂蒙新红嫂”朱呈镕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




微信图片_20250711111552




走进红嫂文化博物馆,馆内丰富的文物、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讲解,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从用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到创办战时托儿所的王换于,再到照顾革命后代的尹德美……让成员们深切感受到“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红嫂精神所蕴含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711111554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与“沂蒙新红嫂”朱呈镕围坐在一起,举办了一场意义深刻的座谈会。朱呈镕用她那质朴而又充满感情的话语,为成员们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革命时期红嫂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红嫂们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微信图片_20250711111558




不仅如此,朱呈镕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沂蒙精神、红嫂精神。她微笑着向成员们分享自己的拥军事迹,眼神中满是自豪与坚定。在2016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她代表沂蒙红嫂文化纪念馆与吉林省委宣传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共同发起了“红军草鞋接力传递活动”,7个多月的时间里,朱呈镕和团队带着这双草鞋先后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6个军营、学校、党政机关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传递,总行程超过2万公里,参与人数近20万人次。所到之处,都留下了她对人民子弟兵们浓浓的关爱。子弟兵们也都亲切地称她为“兵妈妈”,这一声称呼里,饱含着深深的敬爱与感激。




微信图片_20250711111604




此次参观和座谈,成员们深刻理解了沂蒙精神、红嫂精神的内涵实质,它宛如沂水河上那飘动的传奇玉带,闪耀着动人的光芒,日夜不息地深情流淌。它将在历史的长河中,千秋万代,生生不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随后,实践团一行来到临沂大学参观校内红色馆,在红色馆讲解团团长乔程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依次走过“沂蒙文化,源远流长、抗大基因,播撒沂蒙、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五个篇章,全方位了解了沂蒙文化及临沂大学的红色基因。




微信图片_20250711111607




在讲解员的倾情讲解中,实践团成员认真参观了馆内展示的珍贵藏品,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实物,生动展现了临沂大学自创办以来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历程。




微信图片_20250711111611




在“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篇章中,实践团随着讲解员的讲述,听取抗大学员血染大青山的壮烈故事,重温沂蒙人民“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衣,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伤员身上”的赤诚奉献。实物展品的斑驳肌理与互动场景的沉浸式还原交织,让成员们恍惚间踏入了那段峥嵘岁月。

心得体会

陈敬晗:走进华东野战军纪念馆暨新四军军部旧址,仿佛穿越到烽火岁月。泛黄的电报、斑驳的枪械、复原的战地场景,无不诉说着军民共赴国难的壮歌。“最后一粒米做军粮” 的民谣在耳畔回响,讲解员口中沂蒙大娘冒死送粮的故事,让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的沂蒙精神变得可触可感。这不是史料里的抽象概念,而是用热血与赤诚写就的信仰。走出纪念馆,心中激荡着力量。作为青年,我们当以史为镜,把这份精神化作前行动力,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延续。

李艺伟:参观时的所见所闻,座谈会上的所感所悟,如同一股炽热的浪潮,涌上我的心头。那一滴滴饱含深情的乳汁,承载着红嫂对战士们的生死情谊;那一张张香气四溢的煎饼,凝聚着沂蒙人民的无私付出;那一双双精心缝制的鞋垫,针脚里满是温暖的牵挂;还有“新红嫂”朱呈镕的那一车车“拥军水饺”,热气腾腾,传递着无尽的关怀。红嫂们的事迹如炽热浪潮,令我深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青年的我们也必须坚定信念,勇担责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