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实践悟识|晋韵红迹实践团纪实(六)——深度访谈西蒲村,探寻红色文化创新路

2025年7月7日,正值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晋韵红迹实践团在王燕晓老师的带领下再赴西蒲村,围绕《论持久战》的历史脉络、村庄与这部著作的渊源及红色文化传承的深层挑战,开展深度访谈调研。




微信图片_20250711105605




西蒲村的红色记忆,始于一份意外发现的史料。赵宏彬书记回忆,在2018年的一次档案整理中,一批尘封已久的村庄史料重见天日——从康熙年间到改革开放前夕的史料,逐渐勾勒出西蒲村在抗战时期的特殊角色。其中1938年村庄秘密印刷《论持久战》的史实尤为关键,成为挖掘当地红色文化的重要起点。




微信图片_20250711105612




以此为基础,西蒲村着手推进红色场馆建设:2019年下半年,小型展览馆率先落成;2020年下半年,利用空置的村委会四合院改建的“《论持久战》在山西”展览馆正式开放;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将展览馆的历史内容开发为特色课程进行推广;此后,在政府支持下,展馆完成了提升改造,还陆续建成党史长廊、红色渡口文化广场、中日武器对比及冷兵器体验馆、国防教育成果展示及枪械体验展馆等。同时,西蒲村还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运营、承接各类研学参观活动等,让西蒲村的红色故事逐渐走出乡村,为更多人知晓。




微信图片_20250711105616




不过,西蒲村的红色文化传承仍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当前展馆对史料背后的精神内涵挖掘不足,红色文化的深度挖掘不够,和许多红色文化展览馆一样,多聚焦展品的基本信息,内容呈现较为浅显,仅能让参观者形成碎片化历史认知。而更深层次的内容,比如《论持久战》中清晰论证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逻辑,特别是这一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展馆尚未充分展现。

针对这一短板,实践团成员在王燕晓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西蒲村场馆扩建的规划,围绕《论持久战》发表后党和军队如何在游击战部署、根据地建设、群众动员等具体实践中践行理论,如何以理论为指引建立抗战统一战线、最终取得胜利等方面进行了资料挖掘和深入探讨,希望以《论持久战》为核心,更全面、深入地讲述抗战历史,以推动红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最终,实践团为西蒲村提供了一份较为详细的场馆建设方案,获得西蒲村党委的高度认可,并商定继续深入合作。




微信图片_20250711105620




相信随着探索的深入,《论持久战》中蕴含的战略智慧、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品格与西蒲村的红色基因,必将在新时代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让红色根脉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持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