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下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团成员在杨润聪老师、张爱平老师的带领下在刘少奇纪念馆的陈列艺术部的专家代表们开展专题研学座谈会。座谈会以“刘少奇同志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为主题,通过对话交流深入挖掘刘少奇同志的青年教育思想,并探索其当代价值,为融入思政课教学做铺垫。
座谈会过程中,刘少奇纪念馆李艳珍指出,刘少奇认为青年的思想具有可塑性,对于青年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确保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成长,强调青年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先锋作用,要鼓励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在思想上引领时代发展。
陈列艺术部部长刘新庆指出,刘少奇青年教育思想有着深刻的形成背景。刘少奇同志一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决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谈。1957 年,他创造性地提出 “两种教育制度”,大力鼓励青年在劳动实践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这一举措旨在培养 “完全的知识分子”,使青年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拥有丰富的实践能力。时至今日,刘少奇的这一教育思想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代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中,我们应继续强调 “知行合一”,避免培养出 “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的书呆子。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刘伯强教授认为刘少奇同志的青年教育思想体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的统一。刘少奇教导青年要有“螺丝钉精神”,强调革命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个人理想应服从国家需要。在给子女的信中,他要求他们“做人民的好儿女”,将个人成长融入社会发展,这些生动事例让在场师生深受触动。
杨润聪老师表示此次座谈会让我们了解刘少奇青年教育思想的先进性,对今天的思政教育、劳动教育、职业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杨老师在最后总结时指出,我们要把这次座谈会的收获转化为教学资源,让更多学生了解刘少奇同志青年教育思想的先进性。以后我校将组织更多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研究成果。
座谈会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纪念馆陈列艺术部专家合影留念。此次座谈会深入挖掘了刘少奇青年教育思想。刘少奇重视青年思政教育、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意义重大。同学们表示深受启发,会将所学融入实践,传承红色基因,让思政教育焕发活力,不负先辈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