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实践悟实|花明薪火实践调研团纪实(一)——探访刘少奇故里,追寻少奇思想根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的“五个光辉榜样”精神,2025年7月1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团一行7名硕博研究生,在杨润聪老师、张爱平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湖南省宁乡市花明楼镇炭子冲村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旅程。此次实践依托我校与刘少奇故里管理局近期签署的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协议,旨在通过实地调研,追寻少奇教育思想的根脉,书写新时代育人的崭新答卷。

晨曦微露,党的华诞之日,实践团成员们满怀敬意与期待,抵达刘少奇同志故里。实践团深入乡村调研,与村民亲切交谈,聆听少奇同志的感人故事。在调研中,实践团了解到,刘少奇同志曾为了获取农村政策调整中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问题的一手材料,于1961年5月8日亲自回到家乡进行农村调查研究。他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忧国忧民的胸怀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给调查地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以实践叩问真理的红色基因,为实践团深入调研学习刘少奇同志教育理念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正是刘少奇同志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具象表达——共产党人的“实践出真知”。




微信图片_20250706220220




在采访过程中,村民提到刘少奇同志后裔年年归乡祭祖,即便纪念馆需预约,亦严守规定。这一细节,彰显了刘少奇同志家风的绵延与坚守。这则轶事让实践团深受触动“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的‘慎独自省’,到后人恪守公共秩序的家风传承,我们看到党性修养已化为血脉基因。”




微信图片_20250706220224




据村民回忆,刘少奇同志在调研期间与一位即将放弃工作的青年握手时,鼓励那位年轻人,继续干,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正是这种亲切的关怀,让那位青年深受触动,最终选择坚守岗位直至退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的深刻内涵。




微信图片_20250706220227




在采访同时,实践团在文化广场、村民聚集点等地,热情地向当地村民发放《地大学子与刘少奇跨越时空的对话科普宣传册》,内容涵盖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学校简介、校园风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刘少奇同志的故事、红旗下的地质报国路、山谷里的思政课堂等。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子和生动细致的讲解,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聆听和咨询,加强了校地之间的联系。




微信图片_20250706220234




通过今日的走访调研以及发放讲解科普宣传册,实践团深刻感悟刘少奇同志的崇高风范与教育思想,收获宝贵精神财富。团队誓将铭记总书记嘱托,传承红色传统,发扬红色基因,为新时代教育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