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2025年“两优一先”表彰工作中,我院思政课教师邹士享、研究生龙星妍获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的无限忠诚,以优异成绩展现着新时代共产党人的风采。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个人奋斗的肯定,更是激励全院师生向榜样看齐、奋勇争先的嘹亮号角。
优秀共产党员
邹士享
作为一名奋战在思政课一线30年的老教师,始终牢记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嘱托,争做一名新时代思政课好教师。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刻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利用课堂主渠道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提升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作为学校宣讲团成员,积极宣讲党的创新理论,2024年以来宣讲10场,受到广泛好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护学生,敬业奉献,注重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24年被评为“北地先锋”十佳教育工作者。
二、精心执教,创建行业特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模式
作为思政课教师,30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学校思政课教学第一线,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10门次,严谨治学,全心投入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教学效果优良。
注重教学改革创新,创建行业特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即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地质精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介绍地质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中国地质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树立科学地球观教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宣讲中国共产党领导地质事业的历史性成就;研究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教学中开展地质精神等研究式教学;“思政社会实践课”教学中开展资源环境、地质人物等主题考察调研。积极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育人路径,以经典教学案例、地质故事、科学家精神画像等多种形式融入教学,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增强了教学亲和力、感染力,深受学生好评。2016年以“行业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牵头申报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示范点获批,以“地质故事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其成效研究”获得202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次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人才培养成果突出。做好大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和专业的成就者,培养研究生58名,指导大学生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全国三等奖2项、北京市特等奖2项。
三、凝练学科方向特色,成功申报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组织学院全部师资力量,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色研究方向,取得一定成效。在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学科方向初步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研究特色。组织申报思想政治教育学二级博士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功获批,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学研究中注重马克思主义与行业实际相结合,著有《中国地质精神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视阈中的地质故事》等著作,系统研究和阐释中国地质精神的产生、发展、内容体系和精神价值,并将研究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以科研促进教学。
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优秀共产党员
龙星妍
龙星妍,女,汉族,2000年9月出生,202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学生,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该同志始终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引领、支部建设、科研创新和服务实践中彰显新时代青年党员的责任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一、坚定信念,树立党员形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党的信念,模范履行党的义务,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积极践行群众路线。本科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时期,不断坚定入党信念,顺利入党并成功转正。硕士期间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持续加深党的理论学习。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党员,该同志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终身课题。本科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阶段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在党支部领学多场“党纪学习教育”“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等专题学习会并形成支部学习材料。
在科研创新方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度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成员参与教师教育部项目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下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参与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科研项目;作为项目成员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网络群体极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研究》(高校辅导员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研究生科研培育一般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视阈下新型举国体制研究”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研究生科研培育重点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组成员。
在服务实践中,始终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累计参与校运动会方阵表演4次、重大活动志愿服务3次,在2024年迎新工作中负责东门迎新,帮助2024级新生完成入学手续办理;作为首届国家花园滑冰等级测试志愿者,负责保障参赛人员安全有序完成比赛。
二、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自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该同志始终扎实推进党员发展工作。在严格执行个别吸收、入党自愿原则的基础上,累计接收并系统梳理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等各类材料20余份,涉及申请人次超过9人,建立起覆盖全流程的党员发展档案管理体系。任职期间已顺利完成2批党员发展工作,累计吸收预备党员4名,本学期计划重点培养7名发展对象,形成“成熟一批、发展一批”的良性循环。目前支部党员规模已达26人(含正式党员22人、预备党员4人)。在培养考察过程中,通过联系人评价、民主测评、答辩考核等方式,全方位听取学院党委、研究生导师、群众代表及支部党员意见,建立包含培养考核(50%)、答辩表现(50%)的量化评价体系,实现培养过程可追溯、考核标准可量化、发展结果可验证,在三次党员发展过程中做到了无分歧、无异议。
三、精心策划,干好支部工作
在支部共建中,多次作为发言人与清华大学网络研究院党支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油藏数值模拟党支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学院路校区)和怀柔区大周各庄村等开展交流共建活动,旨在通过支部联动,以共建创新支部党建工作、以支部党建工作促进业务发展。在党建宣讲中,在支部内持续开展“书记讲党课”;赴怀柔大周各庄村讲授“共同富裕”专题党课;面向清华大学网络研究院和学院发展对象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组织支部成员在怀柔区大周各庄村做了主题“挺膺担当 向‘新’而行 新质生产力解读”“学习雷锋精神 弘扬传统美德”“两会报告”等主题。在2024年校内“红色1+1”评选展示活动中,代表支部参加两轮评选,充分挖掘支部与共建支部的建设经过和先进经验,利用专业优势,带领支部取得校内评审二等奖,为支部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