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悦读百年党史”第十一期 | 西安事变 石破天惊



1936年12月12日,按照张学良、杨虎城商定的兵谏计划,东北军一部包围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西安事变,中外震惊,但兵谏不是偶然。日本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艰难跋涉在长征路上的中国共产党发出“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挚呐喊;1936年12月9日,西安1万多名学生为纪念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周年,在寒冬中示威游行,群众愤怒达到高潮。事变之后,周恩来同志应张学良之邀,到达西安与张、杨恳切会谈。


图片4


中共中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以中华民族利益大局为重,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12月23、24日,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国民党代表宋子文、宋美龄与张学良、杨虎城谈判。最后达成六项条件,其中包括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等。毛泽东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图片5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英雄的忠魂彪炳史册。昔日深藏于林木中雕栏飞檐的杨虎城止园别墅、大隐于学校旁中西合璧的张学良公馆等8处旧址,如今组成了西安事变旧址群,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6


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图片8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网络)

图文|李婉君 编辑|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