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悦读百年党史”第一期 | 五四运动,唤醒民众


五四运动,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其直接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191954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北京大学、中国大学等13校代表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广大爱国学生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强烈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罢免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北京学生实行罢课,通电全国表示抗议。

图片1  图片2


五四运动 1919.05.04


图片3  图片4


学生的爱国行动,更是赢得了全社会民众普遍支持。上海工人很快发起了反帝爱国大罢工。工人罢工后和学生一道展开各种爱国活动,散发宣传品、上街游行。从54日北京学生运动爆发,经过65日“三罢”(罢工、罢课、罢市)斗争迫使曹、章、陆于610日被免职,再到628日中国代表巴黎和会拒签和约,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图片5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文|孙娟娟 编辑|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