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校思政课教师做客中国教育电视台分享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经验

 

66dbe05b77631efda1c99389a521205

我院副院长张秀荣教授

 

a411c7dc83daf50ed082b526ebc1dd1

我院骨干教师刘芳老师

 

264d52aa12db1bf6b846b6fe3465531

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工作人员合照

 

  2019年12月9日和10日晚19:0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秀荣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刘芳老师、校团委副书记张翃滔老师应邀做客中国教育电视台《加油吧 考生》特别节目“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围绕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主题,分享了我校在思政课改革的特点、亮点。

  张秀荣教授从理念创新、挖掘资源、分段服务、教师提升四个方面谈到了我校思政课改革中的重要举措。一是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挖掘我校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中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实现思政育人全覆盖;二是充分挖掘校园文化资源,打造精品课程。2019年我院推出由院士、党委书记、校长、教学名师共同打造的《生动中国》精品课程,从他们个人成长经历、专业研究中体现的优秀品质和专业精神,使同学们深受感悟与启发,对个人的家国情怀、理想追求、职业规划有了更深刻认识。这门课程已成为我校思政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具有全校范围的影响力。三是做好课前、课中和课后服务,让思政课“鲜活”起来。做好课前问题调研,开展集体备课,提高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实现学科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变;课中服务坚持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给予学生持续的精神滋养;课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充分利用好慕课、研学、翻转课堂等形式。四是着力提升教师的基本功,我院通过举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青年论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示范课堂、教改项目等活动充分带动教学改革、提升了课程质量。

  张秀荣教授指出,讲好思政课不仅需要在理念上、课程上创新,更重要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深耕细作,通过线上线下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真正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她特别强调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每年暑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全员参与、全程管理、注重效果反馈,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情民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担当意识和实践能力,育人成效显著。

  我院青年教师代表刘芳在谈到如何让学生喜欢思政课的问题时指出,讲好思政课,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个人的学术研究和观点,不仅给学生提供知识教学,更要传递价值观、起到思想引领作用。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总结经验,凝练特色做法,充分发挥在传播文化、凝聚共识、价值引领中的主渠道作用。

 

 

文|杨东丽 王彧  编辑|李梦珂